这个周末,新“国九条”之外的变量不能被忽略!
过去24小时,让全市场关注的不只是新“国九条”,此外,还有一些不容忽略的变量也值得关注。一是,3月份的金融数据增速回落较快,企业借贷意愿开始降温;二是,3月份进出口数据同比增速回落,部分数据亦不及预期;三是,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飙升,海外通胀预期大幅升温。
事实上,单看这些数据并不利于市场的演绎,但这些部分变量背后又存在一些背离的因子,甚至还有一些变量存在朝着积极方向演绎的可能。那么,在本周五晚上海外市场大跌的背景之下,A股能否再度走出独立行情?
3月金融数据:降息的必要性
4月12日,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,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.46万亿元。其中3月份新增3.09万亿元,同比少增8000亿元;3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48725亿元,同比少增5142亿元。3月末,广义货币(M2)同比增长8.3%,增速比上月末低0.4个百分点;狭义货币(M1)同比增长1.1%,增速较上月末低0.1个百分点。3月新增信贷少增幅度较2月扩大。3月新增社融少增幅度则较2月有所收窄。
华泰证券认为,金融数据存在结构性特征。企业中长贷大幅降温,显示在房地产市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加速的背景下,企业普遍呈现投资意愿有所下滑的情绪。居民户贷款同比继续少增,指向居民自2023年一季度疫情缓和集中释放购房需求的短暂高峰之后,购房意愿持续相对低迷,至今尚未有明确的见底重新加杠杆迹象。总体上,在2月已经呈现信用需求乏力的初步迹象后,3月数据从企业中长贷一端强化了这种感受。
那么,后续的趋势将是什么?分析人士认为,在贷款意愿下降,贷款需求不足的背景下,需要引导资金利率下降。下周一,就是一个观窗口,届时将迎来MLF的操作。另外,3月29日财政部公布了二季度国债发行计划,但未包含超长期国债,超长期国债发行安排将另行公布。如果二季度开始发行超长期国债,将有助于提振社融。值得注意的是,市场此前一度释放过央行下场买国债的预期。这种预期兑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。
进出口数据: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差
根据昨天公布的数据,中国3月出口按美元计同比降7.5%,进口同比降1.9%。皆不及预期。因此,昨天外围中国资产的价格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,人民币和富时A50的跌幅都比较大。
那么,该数据是否真的有那么差?3月底和4月初公布的先行指标PMI显示,进出口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。广发证券认为,由于1~2月出口同比增速在7.1%的高位,3月PMI出口新订单指数又环比大幅上行5.0个点,前期市场关于出口增速中枢较去年修复的预期已初步形成。从环比来看,今年3月并没有异常,算是中规中矩。这意味着,同比低主要源于基数。韩国和越南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从未来趋势看,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已进入扩张区间。因此,制造业继续存在支撑,出口有望维持回暖格局。而且,从铜和油的走势来看,也表明美国的通胀周期和制造周期正在回升。若无重大变数出现,出口大概率还会维持回升趋势。而进口方面,由于国内财政刺激可能加快,大规模设备更新亦在提速,因此需求也可能增加。
商品强周期:PPI转正的契机
诚如前述,目前全球市场最大的变数,可能来自商品周期的崛起。一方面是美国要降息,因为不降息的话,以美国国债的规模,每年的经济增量大部分要用来支付利息;另一方面,降息周期还未开启,商品周期却已经到来,这意味着,美联储将被架在火上烤。昨天晚上,商品又涨疯了。
那么,商品上涨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?按传统的分析框架,在美元指数高企的背景之下,商品不可能上涨。然而,当下的现实就是美元涨,商品也在“疯”。分析人士认为,有三个方面的原因,一是需求驱动,特别是油、铜的上涨,还是有基本面的支撑,全球PMI指数来到了扩张阶段;二是供给风险和避险需求,当前地缘局势非常复杂;三是黄金上涨背后的美元信任危机,这也是俄乌冲突带给美国最大的威胁。从美国和西方国家冻结俄罗斯资产那一刻开始,黄金的吸引力就在逐步增加。而美国债务规模持续膨胀更是强化了对美元的“不信任”。
不过,凡事都有两面。一是,随着商品价格的提升,中国国内PPI存在转正的可能性,通缩的风险会大幅下降。在PPI的构成里面,石油、煤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;二是,美国通胀预期的升温,会压制人们的信心。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3月的79.4逾两年半高位,降至2024年4月的77.9,数字远低于市场预测值79。同时,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达到3.1%,为四个月以来最高,五年通胀展望升至3%,为六个月以来最高,反映出人们对通胀放缓可能已经停滞感到沮丧。从历史来看,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压抑需求,并最终反映在商品价格上。
责编:林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