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:换表后利润暴增824% 重庆燃气回应称新表合格率100%
2023年第四季度,重庆燃气净利润暴增824%,可同期的卖气量只是微增了0.69%。这个数据太离谱了。在民众的一片质疑声中,重庆燃气自己回复了:“未发现存在计量失准问题。”
重庆燃气自己当了运动员,现在又给自己当裁判员,是真是假?都是它一个单位说了算,这能服众吗?根据凤凰卫视报道,重庆市多个市区更换新的智能天然气表后,燃气费用突然增长一倍以上。这不是某个别家庭,而是大面积出现的情况。这表到底有没有问题?到目前为止,重庆燃气都没有解释清楚。在一个人口相对固定,用气量仅微增0.69%,没有额外资产增值,也没有重大投资收益,它的净利润是怎么增加824%的?
任何一个公司,它的利润来源无非就是,核心业务增长,投资收益增长,成本大幅降低,或者其他收入增加。可燃气是一个什么行业?是一个垄断性的民生行业。重庆燃气的收入增减,直接取决于一个当地的人口规模。重庆虽然是一个人口净流入城市,可2023年,重庆人口首次下降了,比2022年还减少了21.91万人。
人口少了,天然气用量怎么会暴增8倍以上?价格没增加,用户没增加,规模没增加,利润究竟是怎么增加的?
这些年来,只要涉及能源的,除了电价,几乎都在涨价。煤炭涨了,汽油涨了,现在天然气明面上没涨,可暗地里重庆人民先涨了。自2022年11月以来,国际油价就基本稳定在70到90美元之间,可国内油价却持续飙升,92号汽油重返8元时代,95号、98号汽油则进入2024年价格最高期。其中,98号汽油再涨,将突破10元。
燃气、汽油,都属于基本能源。照这个趋势,等到电动汽车的普及量再大一些,电价上涨也是大概率的了。油价里面包含税收,可我们都知道,税收不会消失,只会转移。哪里的钱多,哪里的税就会跟上来。油税补贴电价的时代,终将结束,只是存在一个时间差而已。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离谱的现象?归根结底,就是地方财政收入跟不上了。
广州潭村拆迁,补贴6600元/平,可旁边的房价基本都在4万元以上。曾经的村民都盼望着拆迁,因为一拆富三代,不需要任何努力,就走上人生巅峰了。其中,最典型的案例就是“猎德村”了。只要不投资,不创业,靠着地块写字楼租金分红,“猎德村民”不仅可以打破“富不过三代”的魔咒,甚至可以“富上千秋万代”。只要珠江新城是广州市中心,猎德村就永远不缺钱。
同样是拆迁,“猎德”成了首富,潭村却成了“首付”。一个时代终结了,拆迁暴富梦从此消失了。房地产企业没有钱高价拿地了,地方政府也没有钱去支付高额的拆迁补偿了。这只是一个开始。潭村就是新时代拉开的第一幕,低成本拆迁将成为新主流。
河南省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事业单位。这个“原则上不保留”,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它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你去找朋友借钱,他说:“我大概是借不出来”,“我老婆可能不同意”,“我应该是没有钱了”。在语境上,用的都是“大概”、“可能”、“应该”之类的模糊词,但实际上,就是确定的语气。“原则上不保留”,就是没有特殊情况,一律不保留。
看怎么取消掉已经存在的“科级事业单位”呢?主要有两个办法:一是,直接清退编外人员。二是,编内人员合并转岗退休,合并到其他单位,没有什么前途,但也足够保持温饱,等着退休就完了。不想混吃等死的,就辞职自己出去单干,没本事的,就守着这个编制,等退休。
这年代,铁饭碗也不牢靠了。土地财政玩不转了,地方政府就都缺钱了,养不起太多的公职人员了。可公职人员不是说开就能开的,主要是调岗,降薪。把一个不赚钱的单位,合并到一个财政相对充裕的单位,养起来。这种现象在南方比较少,但在东北地区,早就司空见惯了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,新人不怎么招了,主要以合同工为主,不怎么给编制了。有编制的老员工失去奋斗的动力,一个个就都躺平了,等着财政来养,混口饭吃。
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一边是有坑要填,自然有些商品要涨价,以便于增加收入。另一边是,地方政府、事业单位也要节衣缩食,内部福利待遇大幅降低,适应苦日子,熬过苦日子。
寒气就像税收一样,不会消失,只会转移。